(网经社讯)4月10日,盒马宣布旗下线上购物平台“盒马云超”正式升级为“云享会”,完成三年来最大战略调整:
会员体系破界:取消会员专享商品限制,非会员用户可直接购买盒马MAX自有品牌及网红限定商品,并享受满49元免运费;
物流网络跃迁:全国覆盖城市超90%,80%订单实现次日达,较此前“3日达”时效提升67%;
商品池扩容:引入2000余款山姆、Costco等仓储会员店同款商品,价格对标竞品下调5%-15%。
此次升级标志着盒马从“会员制电商”向“普惠型新零售平台”的战略转向,试图在仓储会员店与即时零售的夹击中开辟第三条道路。
战略深意:破解新零售三大困局
1. 流量焦虑:打破会员制增长瓶颈
网经社数字零售台(DR.100EC.CN)根据Deepseek查询获悉,盒马X会员数在2024年Q4增速降至8%,远低于山姆同期25%的增长率。云享会通过开放会员商品,将潜在用户池从2600万会员扩展至3.2亿非会员消费者。测试数据显示,新政策上线首周,非会员客单价达98元,较原云超用户提升40%。
2. 物流成本:用密度换效率
通过合并区域仓与城市仓,盒马将全国仓储节点从120个精简至80个,但通过算法优化实现跨区调货效率提升30%。目前,华北、华东核心城市已实现“当日23点前下单,次日14点达”,履约成本下降18%。
3. 商品力重塑:自有品牌与网红爆款双驱动
盒马MAX系列SKU从500个增至1200个,覆盖预制菜、有机食品等高毛利品类。同时引入“网红选品委员会”,由李佳琦等头部主播参与商品开发,2024年联名款“麻薯冰淇淋”单月销量破百万件。
行业震荡:仓储会员店的“中国式颠覆”
1. 对标山姆、Costco的降维打击
云享会引入的Member's Mark坚果、科克兰牛奶等商品,价格较山姆低5%-10%,且无需缴纳260元年费。广州消费者实测发现,同款瑞士卷在云享会单价低2元,且免运费门槛低至49元(山姆为299元)。
2. 即时零售平台的反击
京东到家、美团闪购通过“小时达”巩固护城河,盒马则以“价格+品质”组合拳应对。例如,蒙牛特仑苏梦幻盖16盒装在云享会售价59元(京东超市72元),依托区域仓实现“低价不低效”。
3. 供应链暗战升级
盒马与中粮、伊利等供应商签订“独家分装协议”,获得小规格包装定制权。250ml*12盒的伊利金典牛奶专供云享会,精准匹配小家庭需求,库存周转率提升至山姆的1.5倍。
用户体验革命:从“精选特权”到“普惠精品”
1. 消费平权实验
北京五环外用户张女士发现,原先需代购的盒马MAX冷吃牛肉现可直送到家,“省去15元代购费,还能用满减券”。此类需求推动三四线城市订单占比从28%跃升至45%。
2. 场景化购物体验
云享会APP新增“城市美食地图”,基于LBS推送本地网红商品。成都用户打开页面自动推荐“张飞灯影牛肉丝”,配合“晚8点下单,早10点送达”的早餐场景解决方案,开袋即食款销量暴涨3倍。
3. 社交裂变新玩法
“好友拼单享折上折”功能激活私域流量,3人成团可再降8%。上海宝妈群通过拼单购买婴儿有机米粉,单罐成本从58元降至49元,带动母婴品类复购率提升25%。
数据透视:降本增效背后的商业逻辑
1. 仓储革命
采用“智能合单”技术,将同一区域订单商品集中打包,使单个包裹配送成本从15元降至9元。2024年双11期间,华北仓创下日处理30万单的行业纪录。
2. 动态定价系统
海鲜等短保商品实施“分时折扣”,每晚8点后三文鱼刺身自动降价30%,损耗率从8%压缩至3%,年节省成本超2亿元。
3. 用户画像迭代
通过分析非会员消费数据,发现35%用户购买过网红零食,推动盒马与白家阿宽、王小卤等品牌达成直供合作,采购成本降低12%。
挑战与隐忧:繁荣背后的博弈
1. 会员体系价值稀释
原X会员用户王先生质疑:“年费258元的特权只剩下了线下店折扣,线上优势全无”。盒马需平衡会员权益,防止核心用户流失。
2. 供应链承压测试
开放全量用户后,部分网红商品出现断货。盒马MAX冷泡汁上线首日售罄8万瓶,补货周期长达7天,引发社交媒体投诉潮。
3. 盈利模式拷问
免运费政策使单均物流成本占比升至22%,而行业平均为15%。如何通过高复购率摊薄成本,仍是待解难题。
未来图景:新零售的“第二曲线”
1. 全球化供应链布局
与智利车厘子农场、挪威三文鱼养殖场签订独家直采协议,计划2025年进口生鲜占比提升至40%,构建价格壁垒。
2. 即时配送能力补全
内部人士透露,盒马正测试“云享会+盒马鲜生”混合仓模式,在30个城市试点“部分商品半日达”,对标山姆极速达。
3. 数字化生态闭环
接入支付宝“绿色能量”体系,用户收货后可累积碳积分兑换商品,强化ESG品牌价值。
结语:一场关于零售本质的回归
云享会的升级,既是盒马对“零售终局”的重新定义,也是中国新零售行业进化的缩影——当“会员制”神话褪色,唯有回归商品效率与用户体验的初心,才能在存量竞争中突围。这场变革或将证明:在中国市场,普惠与品质从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。